给力读书网 都市言情 国潮1980 第524章 中外通吃

第524章 中外通吃

(快捷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愿意帮“坛宫”蹭热度,最终还是通过一番神操作,巧妙的带着宁卫民一起,共享了被共和国最具新闻权威性的“第一栏目”报道的好处。

    要知道,马克西姆餐厅是京城第二家正宗的法餐厅。

    店内装修富丽堂皇,宛如真正的法国宫殿。

    虽然大批油画一开始没能通过审查。

    后来为了开业,不得不请美院油画系师生,为画中的少妇贵妇“穿”上衣裙。

    但论格调,论档次,论梦幻,论奢华,仍然不是建国饭店杰斯汀可比的。

    在马克西姆吃上一顿饭,人均花费最低要在一百五十元,堪称京城最贵。

    因此作为“资本主义奢靡风”的代表,马克西姆不但后来者居上,直接被定义为“国内第一西餐厅”,这方面也是各大媒体聚焦的核心重点。

    所以在与《新闻联播》记者的访谈中,宁卫民的“坛宫”便作为高档中餐厅与之对应的现成例子,被皮尔·卡顿和宋华桂主动拿来与马克西姆做了一番详细比较。

    就这样,当天,宁卫民不但有幸与模特队一起作为特邀嘉宾,成了皮尔·卡顿和宋华桂宴请的第一批客人。

    而且晚七点,《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马克西姆餐厅开业的场面时,他也亲眼看到了,皮尔·卡顿在谈及“坛宫”时,为自己能拥有一家高档中餐厅股份,表示骄傲和高兴的镜头。

    如此一来,等于是大师本人为宁卫民“直播带货”啊,“坛宫”的名气自然而然因此再度猛蹿!

    变得越发脍炙人口,红得都快着火了!

    直接反应到营业额上,就是“坛宫”历史性的突破了七成上座率,日均营业额足以稳定在万元线以上了。

    可以说如能长期保持在这个水平,坛宫当之无愧就是一只会金蛋的金鸡了,一年就收回所以投资成本不是问题。

    但这就是“坛宫”名气的巅峰时刻了吗?

    不,还远远没有达到呢。

    实际上,从举办往宴请法国人的那场宴会开始,宁卫民和他的“坛宫”就开始在京城欧美客人的圈子里有了名气。

    而且随着宣传的发酵,寻上门来的欧美客人越来越多。

    几乎隔三差五,会有金发碧眼的大鼻子顾客,拿着他们手中的报纸和杂志告诉宁卫民上面如何介绍“坛宫”。

    有本法国美食杂志上写得尤为“夸张”。

    那作者居然声称,“如果一生要做一百件件事,其中一件是吃就是吃‘坛宫’的宫廷菜。”

    这牛吹得也忒大了点!

    连宁卫民自己都不好意思这么吹!

    但不少人却真信了,而且品尝过后,还津津乐道,非常认可。

    后来,宁卫民才惊讶的得知,写这片文章的法国人,居然就是大使夫人。

    敢情初次品尝中餐的感受让大使夫人印象深刻,回去后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投稿给法国的美食杂志,写品尝华夏美食的感受。

    由于大使夫人身份特殊,这片文章自然成为了各国驻华使馆之间闲谈的话题。

    于是一下子就让“坛宫”名气在欧美驻华使馆中迅速传开。

    可以说在欧美外交人士的圈子里,“坛宫”彻底火了!

    就这样,在共和国首都,“坛宫”逐渐成了外国人心目里,代表着高档中餐的一个传说和招牌。

    尽管在许多国人的眼里,这只是一家新开张的餐厅,资历远不如另外两家宫廷风味的老字号。

    但对于欧美外交人士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名流亲身体验过,并予以好评的餐厅。

    无论皮尔·卡顿的表态和大使夫人的文章,都已经足以为“坛宫”美食质量提供信誉保证。

    从此,天坛北路的二层小楼,开始接待越来越多身份显耀的国际友人。

    比如说送自己签名港币的渣打银行执行副总裁。

    比如送比萨塔模型的意大利财政部官员。

    比如说为京城计划进入奥运会系统的顾问的拳王阿里。

    尤其这些人每每到来,往往还会随同一定数目的保镖、武警、公安局的人,为其保驾护航。

    于是让天坛北路便成为了南城一个相当特殊的地界,周围的老百姓经常会有机会在“坛宫”门口好奇地注视着标有“使(馆)”、“武警”或各种特殊标志的神秘车辆。

    在民间的口口相传和种种猜测里,这无疑又让“坛宫”的背景显得神秘,档次进一步获得提升。

    毫不夸张的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坛宫”的经营业绩比起皮尔·卡顿投入了大量财力和心血的马克西姆餐厅来,都要好上许多。

    这没办法,谁让“坛宫”是中外通吃呢。

    马克西姆餐厅的特殊属性,注定了暂时只能单纯依赖欧美顾客捧场。
(快捷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