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读书网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三十章 同舟社大改组

第一百三十章 同舟社大改组

(快捷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
    从政和二年,一无所有地来到这方世界开始,到现在,与金国共同平分辽东地盘,结成“同盟”。

    徐泽经过了整整五年的积累和发展,

    其人领导下的同舟社从无到由,由弱变强,

    他也从默默无闻的路人,到受人摆布的棋子,再到决定世界格局的棋手。

    不经意间,他已经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但徐泽没有被现在的成就冲昏头脑,产生挟大胜之威趁机起事,一统天下之内的想法。

    恰恰相反,他准备暂时蛰伏。

    接连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取得对高丽和金国的巨大胜利后,

    同舟社不仅获得了巨量的物资、土地和人力资源,

    还拓展了战略空间,东、北两面,至少五年内不用考虑安全威胁。

    不利用这一极为难得的机遇埋头种田,积蓄后劲,

    反而,好大喜功,盲目搞事,是为不智。

    徐泽计划花费两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消化这段时间的胜利果实,

    并逐步推进登州、辽东、高丽、海东四地一体化,

    以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让同舟社由量变突破到质变。

    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对同舟社的改组。

    同舟社最初成立时,并没有什么天地异象,更没有设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

    徐泽设置这个组织的最初目的,就只是作为其人聚敛财富、控制人力的组织和手段。

    其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数次调整和扩张,

    同舟社又逐步演变成了亦民、亦商、亦军、亦贼、亦官的“五不像”组织。

    这种政、军、商、贼、民混沌不分的状态,

    让其在局势同样混沌的辽东地区如鱼得水。

    但随着同舟社治理范围的不断扩大,

    同舟社政商不分,定位模糊的弊病也越来越明显,

    以至于不得不分出共建会,并在军队和行政上另行一套。

    其最大的问题,

    就是很多涉及长远发展的问题,都没有相应的职司来规划和管理,

    遇到新问题,都必须徐泽亲力亲为,

    他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个时代的通信条件更是让人抓狂,

    事事统抓,必然会有遗漏,

    以后摊子越铺越大,事情越来越繁杂,最后就会一件事也抓不住。

    而且,治下四地之间的具体事务也缺乏统筹协调,

    靠同舟社现在这种状态,只能一地一地的治理,

    每开拓一片新的统治区域,更像是开辟“分社”。

    这样做的效率很低,隐患也极大,

    靠这样的同舟社,绝对无法掌控以后更大的局面。

    因此,确定金国开始履约以后,徐泽就开始筹谋对同舟社的改组。

    经过和赵遹、王进、张绍、吴用、朱武等人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

    最终确定的同舟社改组方案,调整面非常大,涉及到政、军、商等各方面。

    改组后的同舟社,共有两部十四曹一司一室。

    明确了军、政分离,政务上,设立社务部。

    社务部为同舟社最高权力的执行部门,总揽同舟社一切政务。

    部首由徐泽亲自担任。

    另设长史一人,由赵遹担任,

    处理社务部日常业务,并向部首负责和汇报工作。

    社务部共设十一曹,分别是:

    吏曹,

    曹首由赵遹暂代,

    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曹,

    曹首为朱武,

    掌管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

    外曹,曹首为王四,

    掌管外交、情报等事务。

    财曹,

    曹首为蒋敬,

    掌管预算、度支、审计等事务。

    工曹,

    曹首为陈淳,

    掌管山泽、考工、奇技、交通、营造等事务。

    农曹

    曹首为梁忠,

    掌管劝农、农技、水利、气象等事务。

    商曹,

    曹首为褚青,

    掌管商业、贸易、投资、运输等事务。

    宣曹,

    曹首为乐和,

    掌管舆论、宣传、统战、仪式庆典等事务。

    教曹,

    曹首为陈集,

    掌管学校、考试、扫盲等事务。

    法曹,

    曹首为裴宣,

    掌管法律、刑狱、治安等事务。

    监曹,

    曹首孙石,

    掌管刺奸、监察等事务。

    政务方面的改组方案讨论最多,耗时最久,

    赵遹、吴用对“十一曹”的设置和职能,甚至名称都持有不同看法。

    比如:徐泽原本想使用“科技”一词,

    赵遹提醒说“科”字在前,惯指“科举”之意,

    用以指代工匠之技,词意不准,也容易招致非议。

    再比如外曹和教曹,

    实际是由掌管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的“礼曹”拆分的,

    对此,赵遹没有意见,

    但他认为教曹的职能被严重弱化,似有不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快捷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