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两条诏令

(快捷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
    “自古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伊尹为奴,耕于莘野却可为相,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成汤何以治天下!今天下得无为奴而近于庖厨者乎?又得无有为隶而忧心社稷者乎?”

    “唯才是举,大商得而用之!”

    数十个膀大腰圆的近卫在朝歌城里转悠,大喊着纣王所颁布的唯才是举令与长城奴隶征调令。

    唯才是举令好理解,纣王举出先贤伊尹的例子,说明小臣奴隶也能为官治天下,只要有才能,管你是厨子、农民还是卖菜小贩,都可入朝为官。

    这些早在纣王与云中子在朝中辩论的时候就有苗头,那时纣王就曾说不问跟脚出身,要论才能心迹。

    而征调奴隶修建长城,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首先是强行征调,每个有奴隶的贵族家里,十取一,调去边疆修长城。

    再次则是逃奴,奴隶受到压迫就会逃亡,每天都有逃奴出现,这些逃奴一旦被抓,难逃一死,而且还是遭到百般虐待后而死。

    而征调令却说,哪怕是逃奴,只要愿意去北方修长城,就可免去一死。

    姬昌也听到了,先是心中一紧。

    他也是通宵战事的人,只一想,就想通了长城妙用,纣王竟能未卜先知,料到自己正在交好北域各部族,想以长城来抵御侵略。

    随后细细一想,又不由得笑起来。

    北边那地方,又冷又贫瘠,修筑长城风险极高,只怕十不存一。

    纣王为了减少民怨,特意用了战俘、奴隶,这些人虽然没有人权,但如果这些人死完了呢?

    肯定要征调民夫,那便是天怒人怨之时。

    而且奴隶、战俘又会甘心死在北疆吗?一个个心生怨言,只需有心人撩拨,大商北疆就多了一支可以长驱直下的叛军。

    何况强行征调奴隶,是在挑衅各路诸侯!

    奴隶是贵族私产,凭什么拿自己的东西来修大商的长城?

    调用逃奴倒是没什么,反正这些人在哪里都是死。

    姬昌心生一计,他不仅不会放弃与北方部族联系,还要加速建交,让他们快点南下劫掠大商,如此一来,纣王必会更加紧迫,加速长城修建,不得不征调百姓或是向诸侯索取更多奴隶,矛盾日益激化。

    除此之外,姬昌还有更多对策,东边没有长城,东夷可用,南边没有长城,百越亦可用,大商连连征战之下又丧失民心,西岐只需振臂一呼,大事可成。

    .....

    比干也听到了这两条诏令。

    原本他是七窍玲珑心,很聪明,现在剖了心,胸口空洞,七窍归一返璞归真,就更聪明了。

    顷刻间,便想明白了纣王的用意。

    两条诏令不能分开看,要合起来。

    奴隶修长城,虽然会死,但也会立功。

    再根据唯才是举令,不问出身,奴隶只要立了功,证明自己有能力,肯定可以除奴籍,获得官职。

    这是纣王要重用奴隶的信号!

    一开始比干是拒绝的,重用奴隶等于与诸侯贵族为敌。

    但他做不到。

    纣王实在太宽厚了,自己犯了谋逆大罪,至今却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人们仍以为他还是那个德高望重的老王叔,亚相比干。
(快捷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