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读书网 都市言情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六百一十九章 产能:400台

第六百一十九章 产能:400台

(快捷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
    腾飞集团在十号工程中主要承担第16、17、18机身分段的制造,垂直尾翼舵面、腹鳍以及应急地面动力辅助装置(gpu)的配套供应方。

    可别小看了这三个机身身段,那可是十号工程中最为关键的蜂腰部位。

    放到二代机上,这个部位尽管重要,但重点却只放在单一的结构承重上,生产制造要求相对简单。

    十号工程承担的是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制项目,技术上照比第二代战斗机提升了一大截,整架飞机采用静不稳定技术,这使得飞机必须使用电传操纵系统来提升飞机的驾驶性能外,飞机的气动布局也必须做重大改进。

    其中之一便是采用翼身融合技术。

    腾飞集团承担的第16、17、18机身分段便是翼身融合的关键分段,因此在这三个分段上,不但需要超强的承力结构,内部的框架和外部的蒙皮因为气动的需要必须做出异型曲面延伸。

    这要求在某些部位上传统的铆接工艺已经不适用,必须使用高精密的焊接工艺才能满足要求。

    数遍全国,只有腾飞集团可以承担7米长的大型分段部件的电子束焊接的加工能力,再加上腾飞集团在化学铣切上的深厚造诣,最终十号工程项目组便将这三段最重要的机身身段交给腾飞集团生产。

    对于腾飞集团来讲,承担十号工程的重要机身分段的生产的确有压力,毕竟是第三代战斗机的重要部件儿,腾飞集团在此之前别说摸过,见都没见过。

    可要说真的就担心的不知所措,那还不至于,毕竟十号工程的第16、17、18机身分段合在一起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的中央翼盒分段。

    战斗机腾飞集团是没造过,但中央翼盒腾飞集团却非常熟悉,不说别的tm—9型飞机能够量产,最主要的便是腾飞集团突破了中央翼盒的生产工艺。

    当然,tm—9型飞机的中央翼盒还是小了些,毕竟只是起飞重量不足5吨的小型飞机,就算中央翼盒在如何也就那样。

    真正体现腾飞集团在这方面身后造诣的是正在进行静力测试的先进轻型运输机上的中央翼盒,总长64米,宽32米,高11米的大家伙。

    腾飞集团正是啃下这根难啃的骨头,才能让先进轻型运输机在翼型、发动机、机身上的设计与选择上具备更大的弹性,为日后衍生出的诸多子型号,从而打造民用与军用通用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正因为如此,为十号工程生产带有中央翼盒性质的三个机身分段对腾飞集团来说并不存在任何难度。

    当然,这些关系重大的事情,除了总部首长等几位核心首长外,知道的人并不多,不过就算知道腾飞集团承担的重要生产工作的人此时此刻也都被刘纯充满自信的话语吸引了过去。

    “我不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国国家有没有应用其他的一体化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加工工艺,但我敢负责任的说,不管国外在这方面有什么先进加工方式,我们腾飞集团的nb—711型电化学孔加工设备都不会被他们的差。

    因为我们的涡轮叶片正是应用这套工艺,良品率由原来324%提高到现在的857%,且性能更是出奇的好,不然也不可能将涡轮前温度从之前的986摄氏度提高到
(快捷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