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读书网 历史军事 七海扬明 章三六零 内中原委

章三六零 内中原委

(快捷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军事征服还有政治收买,前者诞生了新生的军事贵族——华族和十万户,而后者则保留了旧体制下的诸多封建领主。

    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印度斯坦帝国拥有大量的特权阶层,这些特权阶层垄断了朝廷的职位,拥有政治、经济上的诸多特权。虽然几乎所有的封建国家都是如此,但同样如此是,这样一个国家会快速的腐化。

    尤其是李君度的去世,伴随着印度斯坦帝国最后的征服结束,更是加速了这种腐化。

    如果李昭圭只是想维持统治,做一个乾隆式的君主的话,那么他什么都不用做,只管享乐就是了,其一辈子挥霍,也不会挥霍完这个国家,但问题是,李昭圭想要有所作为。

    印度斯坦帝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其所生产的棉花是这个时代最为紧俏的商品。但是位于印度河中上游平原生产的棉花却需要铁路才能运输到海边港口,但李昭圭发现,自己的帝国却修筑不了这条铁路,主要的原因不是技术,而是投资与土地问题。

    而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那些正在快速堕落,享受特权却不用承担责任的特权阶层。于是,李昭圭想要做一回雍正,要摊丁入亩,要特权阶层和普通人一样当差纳粮,但这些显然触动了特权阶层的利益,推行起来极为困难,也引发了印度斯坦帝国内部对皇帝的不满。

    李君威一开始不担心着这个,但他发现,自己那个儿子李昭奕在李昭圭主导的改革之中选择了沉默,甚至在某些时候站在了李昭圭的对立面,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只有李君威父子知道,李昭圭的这个皇位是怎么来的。

    李君度不喜欢自己的长子李昭圭,不是因为他不优秀,只是因为他的为人处世太像抢走自己皇位的二弟了,这是李君度一辈子都没迈过去的坎,他讨厌二弟的一切,一切的一切。

    相反,他极为喜欢名义上是自己儿子的侄子李昭奕,或许也有爱屋及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李昭奕活脱脱的就是年轻版的他。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李君度是要把皇位传递给李昭奕的,但李君威在印度,明确表示了要支持李昭圭,于是李君度耍了一个手段,他故意在传旨诏书上写了要传位李昭奕,但却提前告诉李昭奕,在他死后要支持李昭圭当皇帝。

    这样就获得皆大欢喜的局面,事实证明,至少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在他算计之中。当时李君度就告诉李昭奕,应该让自己的儿子李昭圭当十年到十五年的皇帝,这段时间,两国友好,李昭奕可以培植自己的势力,然后找一个机会,夺了李昭圭的皇位。

    而今年,就是李昭圭登基十周年。

    但李君度算漏的还是他的弟弟,李君威。

    李君度让李昭奕拥立李昭圭当皇帝,获得了李昭圭的全部信任,但李君威是不相信这里面的忠诚,或者说,李君威这个人对忠诚这两个字就完全不认可。

    按照李君威的逻辑,假设李昭奕真的忠诚于侄子,应该在这场改革中与他站在一起,或者冒死直谏。除了这两种态度,其余的都是有二心的表现。

    李君威确实不知道当年李君度算计,但那传位于昭奕的诏书,他是亲眼看过的。早些年因为长兄的离世,他也一直没多想,但算计、阴谋这种事,最架不住的就是回想。按理说,李昭奕曾经涉及储位,新皇继位之后,应该明哲保身才是。

    如果是旁人,没有证据,肯定不会异动,但李君威不需要证据,他只需要自己的判断是理性和全面的就可以。

    而李君威细细筹划了这件事,但他最终发现,李昭圭和李昭奕的兄弟感情太深,而对李昭奕下手还涉及到两国邦交关系,由此种种,李君威最终还是选择了简单粗暴的办法——想办法把李昭奕骗到帝国来,直接认祖归宗,一切就都解决了。

    原因其实特别简单,李君威这个名字,在印度斯坦帝国简直就是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印度斯坦帝国的那些权贵阶层,对其的印象都是很差。即便是印度斯坦帝国的两位皇帝,都视李君威为至亲之人。

    早年李君度尚未立国,李君威前去河中之地商事,那地位就如同副王,仅仅是因为对这个弟弟不尊重,李君度就收拾了一批人,甚至李君度在已经有儿子的情况下,还依然宣称,如果自己不幸早逝,那一切基业都由幼弟君威继承支配。

    当然,这些行为和言论,主要是针对李君华的,李君度一辈子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东西被二弟给抢走了,而如果自己死了,唯一可以避免的就是三弟来抢。

    对于上三万户和华族来说,当年他们是支持李昭瑢为李君度继承人的,结果,李君威一来,昭瑢回申京继承英王爵位了,一个陌生的李昭圭来了,烧了多年的热灶被李君威一泡尿浇灭了,他们如何不恨。

    而下七万户就更简单了,李君威灭了他们的国、分了他们的家、夺了他们的产,害的他们国破家亡流浪次大陆,这是血海深仇啊。

    所以除了后族之外,在印度,李君威就是洪水猛兽,人人都敢怒不敢言。

    正是明白这一点,李君威想,只要公开李昭奕是自己的儿子,他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也就不会对自己侄子的皇位产生威胁。

    但从阿格拉号邮轮先至后走来看,多半是李昭奕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提前防范了。

    李海和林君弘弄清楚原委和其中的逻辑链条,两个人对视一眼,都是无奈耸肩,二人的意思都一样,都觉得李家人真够怪的,不疼儿子疼侄子,亲生的不如兄弟生的。

    但二人也只是想想,可是一句话也不敢说出来,现在的难题在于,李昭奕假设真的看破李君威的算计,他会怎么做?
(快捷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