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狼烟

(快捷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按照诸葛恪所提出来的方案,吴军一路人马在安风围城诱敌,另外两路人马在安风渡扎好了口袋,就等魏军来钻了。

    这个方案得到了孙权的首肯,所以吴军很快地就从寿春和弋阳撤了军,并进入到了伏击的阵地,等候魏军的到来。

    安风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安风渡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比较适合渡河。

    北岸相对来说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吴军在南岸处的高地之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到魏军动静,简直就是无遮无拦的。

    而安风渡南岸,丘陵起伏,植被茂盛,那些成片的山林给吴军设伏创造成了极为隐蔽的条件。

    总之,吴军藏身于淮河南岸的山林之中,魏军抵达前线之后,想从北岸窥探南岸的情况,几乎是一种奢望,因为从北岸去看南岸,除了一片郁郁葱葱之外,还真看不到什么。

    这对吴军的伏击来说,自然是非常有利的,诸葛恪选择在安风渡设伏,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较淮河沿岸的其他渡口,恐怕也只有安风渡最为合适了。

    所以诸葛恪才会将三路大军全部撤下来,一路进攻安风城为饵,另外两路都去设埋伏,准备在野战之中,打魏国大军一个措手不及。

    另外诸葛恪之所以选择半渡而击的计划,就是因为这要可以有效地杀伤魏军,给魏军一次迎头痛击,如果吴军隔河而守的话,固然可以将魏军挡在淮河以北,给魏军强渡淮河增加无数的难度。

    可这样一来,吴军杀伤魏军的人数就极为地有限了,而且魏军如果觉得安风渡不能轻易地渡过之后,肯定会暂时放弃掉安风渡,转而寻找其他的可以轻易渡河的渡口,比如说目前就被魏军所控制的寿春和弋阳,如果魏军从那儿渡河的话,则会轻松许多。

    所以吴军尽可能地把安风渡伪装成无人防守的模样,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丝毫看不到吴军的身影,借此而迷惑魏军,然后待魏军半渡之时,一举杀出,重创魏军于淮河南岸。

    吴人自以为计,殊不知司马懿一生征战,这种小儿科的把戏不过是当年他所玩剩下的,所以司马懿一早就料算到了,吴人可不是什么好相与,会白白地让开淮河这道天然的屏障,所以还没有等司马懿到达安风渡,就已经料算到了吴军可能采取的手段和花招。

    而半渡而击,是诸多兵法阵形之中最为稳妥的办法,司马懿就早已料算到了吴军完全可能会在安风渡设伏,为此,司马懿还精心地设计反制的计划。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吴人自以为得计,想做一只隐藏在叶子后偷袭吴军的螳螂,可他却殊不知,自己早已被黄雀所盯上了。

    角色的转换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只不过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之中,当局者是懵然无知的,只有旁观者才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快捷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